提振消費,擴大內需。今年3月中旬,消費金融市場迎來重磅利好政策,先是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,提出強化信貸支持,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,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、期限、利率。
隨后,國家金融總局再印發《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》,宣布個人消費貸款額度最高提至50萬元、期限最長延至7年。這一舉措被網友稱為“史上最寬松”的消費貸政策。
在政策指引下,商業銀行積極跟進落實,部分銀行的消費貸利率降至“2”字出頭,且還在不斷下探。業內專家認為,在居民消費意愿仍待提升的情況下,銀行開展消費貸利率下降,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消費成本,服務擴大內需,推動經濟增長。
不過,由于部分金融機構消費貸放發渠道以互聯網助貸平臺為主,終端消費者貸款利率下降并不明顯,部分消費貸產品利率甚至高達36%,成為促消費的“堵點”。
據開甲財經報道,58同城旗下58好借年化利率顯示為36%,放款機構包括中銀消金、五八小貸、中關村銀行、蘭州銀行、長銀消金、廊坊銀行、中原消金、新網銀行、中信消金、客商銀行等。
在黑貓投訴平臺上,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,58數科利率虛高的問題。之所以出現如此之高的利率,主要是由助貸機構巧令名目收費所致,還有融擔公司、保險公司等增信服務機構以自身提供金融服務為由,各自收取服務費,商業銀行也未將該等費用計入貸款產品的綜合融資成本中,導致借款人的實際利率超過24%的法律規定上線。
比如在58好借上,一筆6000元的借款,分12期還款,每月償還601.58元,總息費1227.91元(其中利息507.9元,擔保服務費302.4元,咨詢服務費417.6元),年化資金成本(單利)35.82%的貸款,利息只占總資金成本的41.4%,咨詢費和擔保費反而占了大頭。
另有消費者投訴稱,其在2024年8月28日借款2500元,2024年11月28日借款5000元,顯示利率為36%,又額外收取擔保費咨詢費,年利率嚴重超出國家規定利率,兩筆借款共收取215.25的擔保費咨詢費。
諸如咨詢費、擔保費之類的收費項目,雖然和利息分開計算,但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承擔,而這些費用則以收益的形式進了助貸機構的口袋。
58數科的助貸引流服務由長沙五八同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,融資擔保服務由重慶滿溢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。其中,重慶滿溢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是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控制的企業。
除了58好借之外,58數科還有房抵貸、車抵貸等業務,合作機構包括新疆萬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易鑫旗下)、新網銀行等8家機構。2023年2月,58數科聯合重慶滿溢融擔、五八小貸、藍海銀行、中關村銀行等金融機構,推出“58小微貸”,為58同城業務生態上下游小微商家提供金融服務。
對于商業銀行而言,聯合助貸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,雖然有利于獲客,但是高昂的貸款利率對于促進消費于事無補,只是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。
實際是,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該問題。4月3日,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《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》,其中明確,銀行應對平臺運營機構、增信服務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,通過官方網站、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單,及時對名單進行更新調整,不得與名單外的機構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合作。
該《通知》還提到,在合作協議中明確平臺服務、增信服務的費用標準或區間,將增信服務費計入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,明確綜合融資成本區間,同時明確平臺運營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費,增信服務機構不得以咨詢費、顧問費等形式變相提高增信服務費率。
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此次《通知》明確提出,禁止增信服務機構以“咨詢費”“顧問費”等名義提高費率,以往通過“雙融擔”模式,將綜合利率推高至36%的操作,可能被認定為違規。(內容來源|遠見資本局)